岭南画派
岭南画派是本世纪初首先从广东兴起。以岭南三杰为代表,主张吸取古今中外尤其是西方绘画艺术之长以改造传统国画,使之朝着现代化、民族化、大众化方向发展,而提高审美教育效能的一个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美术流派。其表现形式是折衷中西,融汇古今;最终目的则是通过艺术美的陶冶以“改造国魂”。高剑父曾一再对他的学生谆谆嘱咐:“我的所谓艺术革命,系外艺术与人生观点上作起,并不是从艺术方法上作起。”正应当这样去理解。 “岭南画派”的概念一经弄清楚,谁是画派创始人这一争论不休的问题便可以顺带解决了。很明显,它的创始人应是高、陈三位,而不是居巢、居廉。因为居氏兄弟终究只是旧式文人圈子里的传统派画家,他们既没有那种眼光,也没有胆量和气魄去提出“革新国画”的口号和要求,去掀起一场“艺术革命”。 不过,二居与岭南画派确实有它非同一般的关系,否则今天的广州美术学院也不必建在当年的“隔山乡”了。但必须看到,他们的贡献毕竟只限于“量”的积累方面,到三杰出,才产生质的飞跃。这两个阶段是不应混淆的。如果一定要突出居氏兄弟与这一画派的密切渊源,也不妨把居派称为“前岭南派”。
岭南画派得名的由来 在中外艺术史上,一个画派的取名,大致依照两个原则:或按画家活动的地区,或按艺术表现的特点。 前者如中国古代的吴门派、娄东派、新安派、虞山派、浙派、金陵派、扬州派,近代的海派,现代的江苏派、长安派等等;外国的佛罗伦萨画派、威尼斯画派、巴黎画派等等。后者如中国的“没骨派”、米家山水(以“米点”得名,这是双关语);外国的印象派、点彩派、野兽派、立体派、未来派、超现实派、表现派等等。除此以外,有的还以画家群体的某种特点得名,如中国的文人画派、外国的巡回展览会派等。至于中国古代山水画的“南派”、“北派”之分则比较特殊,它既与佛教的禅宗分派有关,亦与中国南北地质环境、气候特征的差异有关。
很明显,“岭南画派”之称,是按第一种原则——地区性命名的。这本来没有什么特别之处。但很奇怪,这个名称却曾经很令画派的创始人感到不满。据关山月说:“当时高、陈诸先生对‘岭南画派’这个称号,并不满意,因为它带有狭窄的地域性,容易使人误解为只是地区性的画家团体。更主要的,它没能体现出吸收外来营养使传统艺术发扬光大的革新国画的理想。所以剑父先生从来没使用过‘岭南派’这一名称,而宁可自称是‘折衷派’。在他心目中,‘折衷’这个用语,也并非全为贬意的,只谓博采众长,合于一身而已。但长期以来’人们习惯于接受‘岭南派’这个名称,而且它已经造成广泛的影响,所以这个名也就被写进了现代美术史册了。”赵世光说:“当岭南三家的画风越来越受全国欢迎时,三人再次商讨,以岭南人所创的画派,简称为‘岭南派’,据闻最初高剑父不同意,认为此派不应局限岭南,树人则解释——‘画派是从岭南创立,并无不得向外发展之意’,终于定名为‘岭南派’。”如果所传属实,则岭南画派的取名使有点“强加于人”的味道了——至少对画派创始人高剑父来说是如此。后来,好些“派中人”也一唯师言是依,如黎葛民等,直至六十年代还在文章中置辩,认为岭南派之名“不够恰当”。到今天,尚有人提议要“恢复‘折衷派’之名”呢。 这问题到底应怎样看? 让我们先来考辨一下这个画派“派名”的沿革,才好下结论。
确实,“岭南派”的名字并不是一开始便有的。当高、陈三位自日本学成归国,以崭新的风貌而令画坛场侧目的时候,他们是自称为“折衷派”的。这名称有个来历。《史记·孔子世家·赞》云:“自天子王侯,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,可谓至圣矣!”折中,就是折衷,取正的意思。高、陈几位用来表示自己酌取众长而得其中正的艺术观点。如1912年出版的《真相画报》十一期里,编者高奇峰的一幅“麻雀图”便标明“折衷派”。稍后,又称为“新派”或“新国画派”。如1915年出版的二高一陈作品合集,便命名《新画选》;1929年出版的《良友画报》三十八期上,高奇峰的作品被称为“新派国画”;高剑父在《我的现代绘画观》里,则自称“新国画”,傅抱石《民国以来国画之史的观察》一文,对他们亦采用同样的称呼。还有称之为“革命画派”的。俞剑华在1934年撰文道:“广东二高(高剑父、高奇峰)参用日本画法以画国画,一洗国画重笔墨骨法的原理,而用泼色,光怪陆离,色彩斑斓,遂以新派自命,而又尝从事革命工作,遂有革命画派之目。”另外,尚有“新宋院派”、“新文人画派”种种名目。最笼统、最含糊的称呼莫过于把自古及今(包括二高)的广东画家一锅端,通通算作“广东画派”的了,如今人李涤尘的《鉴别画考证要览》一书便是那么做的。
至于在今天普遍通行的“岭南画派”一名,则迟至1948年才出现(用黄志坚说)。关于这一名称的由来,有好几种不同的说法:一种是“约定俗成”说,一种是“自己商量”说,还有一种是“北方来源”说。
第一说云:“关于‘岭南画派’这个名称。并不是哪个岭南画家自封的,而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,由群众创造的。当年高剑父先生留学日本,受到日本画家参酌西方绘画以革新日本画的启发,同时又接受了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思想和辛亥革命火热斗争的洗礼,于是立志对固有的旧中国画进行革新。他和陈树人、高奇峰先生以异军突起之势,揭起新国画的旗帜,以自己的天才功力和崭新的画风,给当时画坛以耳目一新的印象,时人为表示敬仰,称他们为‘岭南三杰’。后来‘岭南画派’这个名称,也就约定俗成地保留下来了。”“当年”‘二高一陈’被时人尊为‘岭南三杰’,并因此引申出‘岭南画派’的称号,其实也是人们沿着习惯的思路,犹如称‘扬州八怪’为‘扬州国派’一样。”
其余两说则见于香港赵世光的《岭南画派界说及其发展导向》一文。其中“自己商量”说已见前引;“另一说则是解放后关山月、黎雄才两位大师到北京画展,当地报刊因其来自岭南,故一致宣传为‘岭南派’,并把其师称为岭南画派的始创者”。同属“北方来源”的还另有不同的一说:“‘岭南派’这一带有地方色彩的称谓,是建国初期,由郑振铎依北方人的习惯,在中国近百年绘画到海外展览时,撰文介绍时冠上的,后来便加以沿用。”现在让我们来评断一下各说的是非吧。如果真是“在1948年以前,还没有‘岭南派’这个称号”的话,那么,高奇峰早在1933年已去世,当时尚未有“岭南画派”之名,何来三人商量之事?可见那一说是不可信的。另外“北方来源”之说亦靠不住,因为它们的时间都在解放以后,比1948年要迟了好几年。可见,揆之以理,只有“约定俗成”一说比较可信。
现在再回到派名争议的问题上来。那么多顶“帽子”,又是“折衷派”,又是“新派”、“革命派”,又是“岭南派”……到底哪顶最合适呢?是否非得恢复“折衷派”的名称,便不能“体现它的思想实质”、“鲜明宗旨”呢?依笔者浅见,“新派”、“革命派”今天是不好再叫的了,(否则人家要问,难道别的地区、别的流派的作品就全是“旧” 的、“不革命”的甚至“反革命”的?)至于“折衷派”一名,固然可以显示它“吸收外来营养”的偏于技术性方面的特点,却仍然难以体现它“艺术革命”的全部宗旨,尤其是有关“艺术与人生”的重要内容。再从这一画派的实际情况看,它发源于岭南地区,创始人及其它主要成员又都是岭南人,而今天这个画派的“大本营”仍在岭南一带(包括港、澳),那么,按中外画派命名的第一条通则(地域性原则),称为“岭南画派”还是比较适当的。
可是,为什么外国现代的一些美术流派,如野兽派、立体派、表现派等等,又多据艺术表现特点命名呢?须知那些都是重形式(甚且是形式至上)的画派,所以那样取名是理所当然。但岭南画派不同,它是形式与内容并重的画派(倘若从审美教育的要求看,内容还更重于形式一些)。假使勉强效法国外表现主义的现代诸流派,定要拥“折衷”命名之,那岂不是有违自己画派的本旨(至少是不完全吻合)?从逻辑学、词汇学的角度看,“名”与“实”之间其实并没有必然的联系,它们的关系是多元的、可变的,本来就是“约定俗成”的。“岭南画派”这一名称只要为人们所普遍接受,它身然便具有了如上所述(据笔者为岭南派所下的定义,见前)的内涵。正如“扬州八怪”、“上海派”等也有它们的包括内容风格、技巧形式等各种艺术追求在内的特定含义一样。所以我们说,担心本画派一旦冠以“岭南”之名,便会显不出它的“思想实质”、“鲜明宗旨”,或容易使人产生“以为只是狭窄的地区性的画家集团”的误解,其实都是过虑。
岭南画派的特征 什么是“岭南画派”?哪些人、哪些作品可以划入这一画派的范围?或者说;如何界定“岭南派”这一概念的外延与内涵?这是近些年来国内外岭南派传人与美术史家们热心探讨的课题之一。
让我们再听听几位“派内人”的意见吧。 黎雄才说:“岭南派要有时代感和地方色彩,要能受大众所接受。写画要以笔墨为主,渲染乃帮助气氛。能先行一步便是创作,跟后便是模仿。”赵少昂说:“岭南画派是要具有时代感的文艺思潮,还要有新的题材,美的构图,有神韵的笔墨和诗的意境,而达到真善美的效果,能使雅俗共赏。才是最好作品。”关山月则认为:“作为一个画派来说,不能排除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具体的师承关系,也不排除它在技法上有某些共同的特色和惯用的手法,但我认为这都不是主要问题,……实质上,岭南派之所以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,产生广泛的影响,受到进步人士的支持肯定,主要因为它在新旧交替的历史时期,代表了先进的艺术思潮。它揭起的艺术革命旗帜,主张以新的科学观点对因袭、停滞的旧中国画来一番改造。它主张打破门户之见,大胆吸收外来的养料,使具有千百年古老传统的中国画重获新生;它反对尊古卑今的保守观念,强调紧跟时代的步伐,创造出能够反映现实生活和时代精神的新中国画;它强调这种新中国画不是为了表现自我而只满足个人的陶醉与欣赏,也不是狭义的为少数人服务的,而是为了更多人能接受它,即为了时代的需要而追求一种大众化的、雅俗共赏的美的艺术。”广州画院副院长黄志坚更明确地把岭南派的特征归结为四点:“以倡导‘艺术革命’、建立‘现代国画’为宗旨;以折衷中西、融会古今为道路;以形神兼备、雅俗共赏为理想;以兼工带写、彩墨并重为特色。”以上这些,已渐渐靠拢了问题的实质,对人们深入把握岭南画派的特色有不少启发。 我们知道,一个艺术流派的形成,。一般应具备三个条件(或称三种因素):一是有共同的主张、观点(或称艺术见解、宗旨、思想、观念,形诸文字,便是纲领);二是有大范围内相似的风格特征(包括选材、布局的审美意向与表现手法等等);三是有一个具延续性(并往往有承传关系)的艺术家群。岭南派无疑正具备了这些条件,所以有人认为,在中国近、现代画坛中,“称为‘画派’非‘岭南’莫属”
征求岭南画派资料
岭南画派艺术网成立至今已有二年,由我个人主持,设计,制作与维护,成立宗旨在于弘扬中华文化,推广与研究,岭南画派的绘画艺术。
岭南画派艺术网的网友来自世界各国包括中国,台湾,香港,加拿大,美国,苏联,英国,法国,德国,澳洲,新加坡,马来西亚,日本,瑞士,荷兰,纽西籣,葡萄牙,以色列,比利时,巴西,丹麦,芬籣,泰国,印度尼西亚,意大利,南斯拉夫,匈牙利及阿根庭等国。每月约有50万 hit。由于参观数字的增加,也令本人感到高兴与鼓舞,由于网站的设计,制作与维护都由我本人承担,部份数据皆来自其它网络,在能力及资源上也非常有限,为了弘扬中华文化,推广与研究,岭南画派的绘画艺术。
我诚心邀请各位热爱中华文化的网友来信提供有关岭南画派的资源,我也希望能有更多不同意见,作为改善的依据。既然您已经进入了本网页,总有一些观感,请不要犹豫,Email ,花你一些时间,可以令我们进步,十分有意义!等下次您再来,发觉我们有所改进时 ,您也有一份功劳 。
祝你们安康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