环球华报·人物陈蕴化:中西底蕴 幻化丹青 2010-02-04 10:47 环球华报
【环球华报记者萧元恺】温哥华华人艺术家协会会长陈蕴化以创意丰富见长,总是能够想出一些便于出彩的点子,并把这些点子落到实处。他热衷于国画的传承,希望能与《环球华报》精诚合作,将名声鹊起的少年儿童绘画节扩大为一个国际性的艺术品牌。 作为科班出身的画家,陈会长非常执着,说他喜欢坦率,好听不好听是一回事,不要猜忌,他坦言老天就给了自己这个脾气。尊重是互相的,而不是单方面的,合作的成果既然拿出来了,就要百分之百地珍惜。怀旧,但不排斥新的东西,这就是他作为艺术家和社会活动组织者的本色。 身兼数职应接不暇 在位于华埠耕耘轩画廊采访陈蕴化先生,正赶在他组织《冬季音乐系列》新闻发布会刚结束之际,此时他又在与大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的同事做进一步策划。
忙得不可开交的陈蕴化说,除了画廊,他还兼任至少三个社团组织的领导工作,而且都是颇具规模的社团,包括温哥华华人艺术家协会会长、大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秘书等。
陈蕴化自谦不喜欢在镁光灯下?头露面,总是在幕后默默策划,不少社区文艺活动都出自他手。
温哥华华人艺术家协会成立于1993年4月11日,组会以来,已有来自世界各地华裔艺术家450余人参加,是加拿大最具影响的华人艺术团体之一。著名艺术家周士心、郑胜天、黎沃文等都曾任会长。周士心、张俊杰、王健、曹星原和顾小坤等是该会顾问。
作为现任会长,陈蕴化对温哥华华人艺术家协会如数家珍。他说会员从事的艺术包括中西绘画、书法、篆刻、雕塑、陶瓷、摄影、工艺设计及综合媒材等各类视觉艺术。大家团结一起,无论资历深浅,都有共同理念,即为弘扬中华艺术文化努力。该会鼓励多元自由创作,表现博大精深的东西方文化思想,美化人生,充实精神生活。将宇宙观放置艺术理念中,创造美感,致力表现时代性和世界性的艺术精神。
对华人艺术家协会,陈蕴化还有更宏大设想,着手扩展为全加性质的艺术组织。他说第一步已实现,根据社团法令起草了相关章程。日前他提出有关议案,拟欢迎接受外来会员,没有地域限制,但外来会员限制选举权,投票权规限在居住大温地区会员。不过陈蕴化强调,这种开放式设计,还有待政府批准和协会自身建设的成熟,本身分量要够,要有高水平,才能吸引人。作为现任会长,他只能尽力而为,以理服人循序渐进,但最后实现的机会还在于该协会质量。
有众多兄弟姊妹的陈蕴化,排行老九,下面只有一个妹妹。他出生在马来亚,父亲则是厦门人。祖父是福建当地名门望族,有个大家庭。老家有套住宅,被称为“八卦屋”,相当于一座城堡,中间有田,规模之大由此可见。上世纪80年代初,陈蕴化回去过一趟,当时已呈残垣颓圮之状。父亲当初离开时,将房产托付给陈蕴化母亲的娘家照看。 祖父的儿子们中,第一批来到南洋后已落地生根,完全西化,讲一口英语。陈蕴化的父亲要比他们来晚很多年,是在中国成人后单独出来,所以思想意识及生活习性在大陆已经定型。于是与早来西化的家人就产生隔膜,甚至在一些方面格格不入。这样父亲就分出单过,也为陈蕴化从小在一个中国文化保存还算完整的环境中生活,提供比较有利的条件。 在南洋,陈蕴化一开始上的就是华校,接受华文教育。从小喜欢文艺的他戏称,自己很早就对音乐、文学、绘画等这些不赚钱行业感兴趣,而对这些许多家长并不看好,叫起“穷画家”却朗朗上口。 读初一时,陈蕴化利用晚上时间到新加坡艺术学院学习,中学毕业了,高校也毕业了,两全其美。他说这是上天赐给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,冥冥之中注定吃画家这碗饭。并不是每个学美术的人都能靠画谋生,而陈蕴化就做到了,而且生活自如。所以父亲故后分遗产,他主动不要。他说自己就是追求自由自在的艺术世界,并不向往帝王式生活。
对于80年代初从香港第一次回大陆,陈蕴化至今记忆犹新饶有兴趣。当时文革刚结束,百废待举,可是对外的门还没有真正敞开。几乎什么东西都要票证,他用美元换成外汇券,好用得很。 那次陈蕴化是以私人身份进入中国,老家只有舅妈还在,算是“硕果仅存”的亲人了。从年轻时就守寡辛苦一生的舅妈,一见到这个外甥就哭了。 作为“番客”回来后,陈蕴化从当地司机那里了解到风俗,挨家挨户送红包。每到一家,那家人就会让他吃同一样东西,即两个煮熟放在糖水里的鸡蛋。刚吃几个尚可,总这么吃就受不了。又是那位司机告诉他,可以不吃,但一定要动,碗里不能留单数,这是规矩。于是他再遇到这种情况,不再吃而切成四块,主客皆大欢喜。 那时宾馆局限于涉外,陈蕴化在所住宾馆里请客,穿着土布衣蓝制服的堂弟却被门卫挡在门外,还要托人化解,成为一时趣谈。 难以忘怀的是陈蕴化第一次来到长城和故宫,他坦承流下眼泪。以前都是在华校念历史,从书本上认识中国;而现在亲眼目睹,身置本土,心底里涌上亲情。
岭南画派香火传承 1973年陈蕴化到美国,1982年回新加坡, 1999年移居加拿大。在世界许多地方住过的他,决定温哥华是自己漂泊的最后一站。 每到一个地方,陈蕴化几乎都有自己的画展,迄今为止,已举办了38次个人画展。对艺术精益求精的陈蕴化这样给自己硬性规定:每次举办新画展,新作品一定至少占一半,另一半则是淘汰后进步的作品。一定要有变化,他称之为“硬指标”。 陈蕴化是岭南画派传人,师法前辈大师。岭南画派是中国画一大流派,形成于清末民初,高剑父、高奇峰、陈树人被称为“岭南三杰”。陈蕴化站在更高的社会角度,称岭南画派是知识界救亡图存的变革。高剑父是孙中山盟友,当年提出“新中国画”主张,在时代变迁中寻找新的表现形式。像出生广东梅县的林风眠,是中国画一代宗师,也是陈蕴化求艺对象,在他保留的书籍中就有《林风眠画集》。 经过陈蕴化等人共同努力终于在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隆重举办过《岭南新秀彩墨画展》。陈蕴化介绍说,温哥华华人艺术家协会定期举办画展,一年至少有3个。年初举办的是迎春画展,7月举办艺术节美展,还有一个就是常年会员年展。第三个现在扩大了,非会员也可参加,由于补充进新血,又从中分支出一个“评审展”。 现在耕耘轩画廊,对于陈蕴化来说,既是私人画室,也是办公场所。他在这个画廊里面不光展示自己画作,同时也向别的画家提供展览场地。
/ / 转载自 环球华报 - Feb. 04 2010
【上一页】 \ |